关于发布2020年“新时代·新思想·新青年”安徽省老员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大赛赛项规程的通知
各有关高校:
按照《安徽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老员工学科和技能竞赛管理的意见》(皖教秘高〔2020〕67号)要求,由大赛组委会提交的《2020年“新时代·新思想·新青年”安徽省老员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大赛赛项规程》,经安徽省老员工创新创业教育办公室审定通过,现将赛项规程予以公布。大赛组委会要严格按照规程开展各项竞赛组织工作。请各高校按照规程要求,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员工参赛。
安徽省老员工创新创业教育办公室
2020年9月8日
2020年“新时代·新思想·新青年”
安徽省老员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大赛赛项规程
一、赛项名称
赛项名称:安徽省老员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大赛
英文名称:Marxist Theory Learning Contest for College Students of Anhui Province
参赛组别:高校组
二、竞赛组织
安徽省老员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大赛成立组委会,并设立专家委员会、仲裁委员会和工作组,负责具体推进安徽省老员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大赛的相关工作。组委会成立秘书处,常设在合肥工业大学。
主办单位:安徽省教育厅
承办单位:合肥工业大学、合肥学院
(一)组织委员会
主任委员:
储常连 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
执行主任委员:
梁 樑 合肥工业大学董事长
副主任委员:
梁祥君安徽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
刘建中 合肥公司党委副书记
全省各高校分管思想政治工作的校领导
委 员:
朱永国 安徽省教育厅高教处副处长
陈翌庆 合肥工业大学本科生院经理
尉德方 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公司党委书记
牛小侠 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经理
胡艳萍 合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经理
魏 荣 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经理
潘 莉 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经理
焦成丰 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公司党委副书记
全省其他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
(二)专家委员会
主任委员:
王永贵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委 员:
省内外非承办学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相关专家
(三)仲裁委员会
主任委员:
胡大平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经理
委 员:
省内外非承办学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相关专家
(四)工作组
组 长:
黄志斌 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副组长:
魏 荣 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经理
潘 莉 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经理
焦成丰 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公司党委副书记
成 员:
各学校竞赛主管老师
(五)秘书处
秘书长:
刘 金 合肥工业大学原理教研部党支部书记
秘书:王梅、张翮、余琛、伊斯坎达尔
三、竞赛目的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积极构建与课堂教学相互促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学体系,深入实施老员工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主学习行动计划,本赛事通过撰写论文、调研报告及微创作形式,激发老员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员工对思政课的获得感,打牢员工成长成才的科学思想基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竞赛内容
鼓励员工在教师指导下,围绕思政课中的有关章节或专题进行论文写作、结合理论知识进行社会调查研究及微视频、微宣讲等创作,展现新时代老员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精神风貌。
(一)参赛论文主题及格式规范
1、主题: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著作或老员工思想政治理论课任何一门课程的相关内容,撰写理论阐释文章,要求政治观点正确,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字数不少于3000字(研究生不少于5000字)。
2、格式说明:论文标题用宋体四号字,加粗;作者姓名、单位用宋体小四,摘要用宋体五号字;正文一级标题用宋体小四号字,加粗,二级标题用宋体五号字,加粗;内容用宋体五号字;引用文献用尾注,宋体小五。正文行间距固定值22磅。
(二)参赛调研报告主题及格式规范
1、主题:围绕当前我国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五大发展的地方实践以及在疫情防控中所体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优势、制度优势,联系实际撰写社会问题调查报告、社会实践报告、暑期三下乡活动报告,要求政治观点正确,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字数不少于3500字(研究生不少于5000字)。
2、格式说明:与参赛论文格式规范相同。
(三)参赛微创作主题及技术规范
1、主题: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或疫情防控的伟大实践,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微创作(微视频、微宣讲),时间在3-5分钟,要求政治观点正确,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具体题目自行拟定。
2、技术规范:参赛作品要求画面清晰,文件为avi、mov、mp4、mpg等格式,接受720p、1080p、2k、4k的标准要求,并设置中文字幕。
五、竞赛方式
本次比赛分为学校初赛、省赛专家评审。
第一阶段:各学校组织初选,推荐优秀成果报送参加省赛。
第二阶段:省赛专家评审,评定一、二、三等奖。
六、竞赛流程
序号 | 时间 | 环节 | 说明 |
1 | 2020年9月 | 发布赛项规程 | 全省各校动员师生参赛,并做好赛事各项安排。 |
2 | 2020年9月-10月 | 集团初赛 | 按照规程要求,各高校通过初赛征集选拔出优秀成果作品报送省赛大赛组委会。 |
3 | 2020年11月上旬 | 作品整理 | 组委会根据大赛要求对作品进行分类整理。 |
4 | 2019年11月中旬 | 专家评审 | 大赛专家委员会根据评审要求对所有报送作品进行匿名评审。 |
5 | 2019年11月下旬 | 公示评审结果 | 按照规程要求,对并评审结果进行公示。 |
七、竞赛规则
(一)参赛条件
1、参赛者须为省内高校全日制在校员工(含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参赛作品须为参赛者在校期间完成的作品。参赛论文作品应为个人作品,参赛调研报告和微创作作品可以是个人作品,也可以为多人作品(作者限报5人),多人作品需在报名表参赛者姓名一栏中按第一、二、三、四、五作者的顺序填写。
每项成果作品最多可以有3名指导教师,每位指导教师指导作品不得超过3项。员工参与比赛也可以无指导教师。为保证竞赛公平公正,组委会、专家委员会、仲裁委员会、工作组和秘书处成员不得担任指导教师。
2、参赛者严禁抄袭或仿冒别人的作品。参赛论文和调研报告作品的查重率不得超过20%(作品提交时需附知网查重报告的电子版,组委会将对作品进行二次查重),微创作使用的非原创性素材时长不得超过1分钟,参赛作品一旦发现参赛者存在侵权行为,主办单位有权取消其资格,由此产生的侵权法律后果及责任,全部由参赛者承担。已确认获奖的作品存在侵权行为时,主办单位有权取消获奖资格,并按大赛相关规定进行处理。所有参赛作品必须为参赛者未公开发表的原创作品,并未曾在本次比赛之前参加过其他公开比赛,各参赛者均需填写参赛作品许可授权书。
(二)参赛作品类型
论文、调研报告、微创作(微视频、微宣讲),各类参赛作品内容中请勿出现参赛者单位及个人信息,否则按照违规作品取消参赛资格。
(三)参赛要求
1、参赛作品以各高校为单位统一报送,各高校竞赛主管老师在2020年11月10日23:00之前,将附件二:参赛作品著作权许可授权书(本表由参赛员工、指导教师签字)、附件三:大赛承诺书(领队、参赛员工、指导教师签字)和附件四:参赛报名表盖章(教务处或学校章)并扫描为PDF版本,与本校推荐参赛作品的电子版通过邮件或QQ发送到赛区秘书处。
邮箱地址:ahsdxsmkszyllcgds@163.com
QQ:3403343520
注:提交电子档文件夹时以“大赛名称-院校“命名,文件夹中参赛作品以”院校-参赛者姓名-作品类型-作品名称”命名,参赛作品著作权许可授权书以”院校-参赛者姓名-著作权许可授权书”命名,大赛承诺书以”院校-姓名-著作权许可授权书”命名。
2、参赛作品总数本科高校不超过5项,高职高专不超过3项。
3、各参赛院校按照赛项规程统一审核员工参赛作品及指导教师。
(四)赛前准备
大赛在主办方的领导下,由承办方具体负责运行,大赛秘书处负责执行。大赛秘书处设有大赛官网,所有大赛的组织、规程、通知公告、大赛新闻等,通过大赛官网统一对外发布;大赛专门建立了员工和指导老师QQ交流群,具体保障大赛的正常运行。
所有专家和大赛组委会及秘书处成员需签署承诺书。
(五)成绩公布
根据专家评审、经仲裁委员会确认并由组委会在网站进行成绩公示,公示无异议后,上报安徽省老员工创新创业教育办公室并在高教网再次公示后,颁发获奖证书。
八、竞赛环境
比赛场地由合肥工业大学提供,合肥学院协助。
九、成绩评定
成绩评定标准遵照本规程附件一进行。初赛由各参赛学校组织专家自行评审。省赛由大赛秘书处聘请学界知名专家评审。
十、奖项设定
本次大赛以入围省赛的作品数为基数,按参赛论文、调研报告和微创作三种类型作品分别评选出一等奖(10%)、二等奖(20%)、三等奖(30%),设高校最佳组织奖10个,一等奖作品指导教师为优秀指导教师。
十一、疫情防控
鉴于今年的特殊情况,组委会、参赛院校、参赛队所有成员在竞赛期间必须遵守各级政府和所在学校的疫情防控要求。
整个赛事期间,组委会不组织线下人员聚集的相关活动,参赛报名、作品提交、作品评审均通过邮箱或在线上进行。组委会根据需要,采用线上会议形式开展工作。
各参赛学校、参赛队在作品制作、校级赛选拔等环节,必须严格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如无必要,不得开展大规模人员聚集的相关活动。确需开展小规模线下活动,必须按照相关防控要求向所在学校疫情防控机构报备,活动期间按照要求佩戴口罩、人员之间保持一米以上距离。各参赛队不得以作品创作特殊需要为借口,违反疫情防控相关规定。
一旦发现参赛队员、团队、指导老师违反疫情防控规定,将取消该作品的参赛资格,并将情况通报所在学校;组委会相关工作人员、评委等必须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规定,确保赛事的顺利进行。
十二、竞赛预案
比赛期间如发生意外事故,大赛组委会应采取措施避免事态扩大。赛项出现重大安全问题可以停赛,是否停赛由组委会决定。
十三、竞赛须知
(一) 参赛队员须知
参赛队员和团队应了解大赛宗旨及各项要求,签订参赛员工承诺书,团队队员之间应相互协作,认真完成好参赛赛项的各项比赛内容,按赛项规程中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完成比赛。
(二) 指导教师须知
指导教师应切实履行指导责任,指导参赛队员和团队做好比赛的各环节,签订并遵守参赛指导教师承诺书,指导参赛队员团队做好诸如选题、调研、报告撰写等工作。
(三) 工作人员须知
大赛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组委会要求,签订并遵守大赛工作人员承诺书,积极为大赛各环节顺利进行履行自己的职责。
十四、申诉与仲裁
本次大赛过程中若出现有失公正或有关人员违规等现象,可由参赛者学校领队在竞赛结束后2小时内向仲裁委员会递交书面申诉报告。申诉报告须有申诉的参赛者、指导教师签名。大赛仲裁委员会在接到申诉后的2小时内组织复议,并及时反馈复议结果。此仲裁结果为最终结果。
十五、竞赛宣传
本次比赛的宣传工作由合肥工业大学、合肥学院宣传部共同负责。赛事有关的通知、大赛赛项规程和比赛获奖名单公示等将在大赛官网http://mks.hfut.edu.cn/mllcgds和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网站的“通知公告”中发布。
十六、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经开区丹霞路485号
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联系人: 刘 金 13063494973 QQ: 3078368738
大赛组委会秘书处电子邮箱:ahsdxsmkszyllcgds@163.com
大赛组委会秘书处工作及联系QQ:3403343520
大赛QQ群:老员工马理论成果大赛(QQ群号:897481627)
<p font-size:14.0000pt;"="" font-family:方正仿宋_gbk;line-height:150%;="">大赛QQ群二维码
为便于交流和联系,欢迎各参赛员工、指导教师及领队加入大赛QQ群,请实名“学校+姓名+员工/领队/指导教师”申请加入。
十七、竞赛附件
附件一:安徽省老员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大赛评分标准.docx
附件二:著作权许可授权书.docx
附件三:大赛承诺书.docx
附件四:2020年“新时代·新思想·新青年”安徽省老员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大赛参赛报名表.docx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