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学科竞赛>详细内容

学科竞赛

关于发布2020年全国老员工信息安全竞赛安徽省赛赛项规程的通知

来源:省教育厅 发布时间:2020-09-09 11:04:37 浏览次数: 【字体:

各有关高校:

按照《安徽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老员工学科和技能竞赛管理的意见》(皖教秘高〔2020〕67号)要求,由大赛组委会提交的《2020年全国老员工信息安全竞赛安徽省赛赛项规程》,经安徽省老员工创新创业教育办公室审定通过,现将赛项规程予以公布。大赛组委会要严格按照规程开展各项竞赛组织工作。请各高校按照规程要求,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员工参赛。

 

      安徽省老员工创新创业教育办公室

2020年9月9  

 

 

 

2020年全国老员工信息安全竞赛安徽省赛赛项规程

 

一、赛项名称

中文名称:全国老员工信息安全竞赛安徽省赛

英语名称:National College Student Information Security Competition in Anhui

组别:本科组、高职组

二、竞赛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安徽省教育厅

承办单位:合肥工业大学、合肥学院、滁州学院、安徽工商职业学院

(一)组织委员会

 

储常连  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

执行主任:

   合肥工业大学董事长

副主任:

梁祥君  安徽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

陈桂林  滁州学院副经理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经理

 员:

朱永国  安徽省教育厅高教处副处长

李军鹏  合肥工业大学本科生院副经理、创新创业教育处处长

胡学钢  教育部大学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合肥工业大学教授

赵生慧  滁州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经理

于春燕  滁州学院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心副主任

姚庆峰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教务处长

范生万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经理

     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副经理

        合肥工业大学软件学院副经理

(二)专家委员会

 :

   教育部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合肥工业大学教授

 :

朴松昊  哈工滨工业大学教授

韩江洪  合肥工业大学教授

岳丽华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郑利平  合肥工业大学教授

张润梅  安徽建筑大学教授

   安徽农业大学教授

钟秋波  宁波工程学院教授

高先和  合肥学院教授

(三)仲裁委员会

 任:

孙怡宁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员:

郑召丽合肥工业大学纪委办公室副主任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编辑部主任副研究员

(四)秘书处

秘书长:

胡学钢  教育部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合肥工业大学教授

秘书处办公室设在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三、竞赛目的

举办2020年全国老员工信息安全竞赛安徽省赛,旨在激发在校老员工学习数字媒体知识和技能的兴趣和潜能,提高在校老员工运用信息安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面向相关单位对信息安全专业人才的需求,加强省内高校间资源互通和技能互学,提高省内院校培养高素质员工的教学水平。

四、竞赛内容

1. 竞赛类别

本次竞赛设2个大类比赛:

(1) 信息安全作品类;

(2) 网络攻防类(本科组/高职组)。

2. 竞赛子类内容

1)信息安全作品类比赛采用作品赛的形式。

作品必须以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设计为主,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密码算法、安全芯片、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系统安全、VPN、计算机病毒防护等。参赛队伍必须提交完整的作品,不能只是方案。

参赛队伍的参赛题目由员工根据竞赛内容自拟。一般应是工程技术中适当简化过的实际问题,并考虑到目前教学的基本内容和学科前沿,以考核员工综合运用基础知识进行工程设计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为主。

作品赛不接受任何具有攻击性质或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相违背的题目。作品赛的参赛作品必须是参赛队员独立设计、开发完成的原创性作品,严禁抄袭、剽窃等行为。凡发现抄袭、剽窃等行为,将取消参赛队伍的参赛资格。各参赛队伍作品的知识产权归参赛队伍所有,严禁任何组织、个人侵犯其知识产权。

每支参赛队伍依据竞赛规则和打分标准进行作品的设计和开发,网上提交作品,经专家网上评选初筛后,再进行线上决赛,期间通过网上答辩和评委打分决定其最终成绩。

2)网络攻防类采用网络初赛+线上网络决赛方式。

竞赛内容涵盖网络安全基础知识、WEB安全、主机安全、协议分析、数据库安全和加解密隐写、数字取证、无线安全等。具体包括:

① 参赛选手能够根据网络实际运行中面临的安全威胁,指定安全策略并部署实施,防范并解决网络恶意入侵和攻击行为。

② 参赛选手能够根据竞赛要求对目标进行攻防渗透获取有效KEY值,并进行提交。

五、竞赛方式

1. 信息安全作品类比赛

比赛采用网络评审进行初评,选取前60%参加决赛,通过决赛再评选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决赛采用参赛队伍进行作品展示与答辩,专家点评打分方式进行。在答辩时,参赛队需要向评审专家说明作品创意与设计方案、主旨内容、作品实现技术、作品特色等内容。每个答辩小组的评审专家,由来自相关方面的专家组成。评审专家综合考察参赛作品选题、主旨内容、作品创意与设计方案、作品实现技术与特色、作品呈现与答辩效果等方面,确定作品的答辩成绩。

受疫情影响,本届比赛决赛采取线上比赛方式:

作品答辩使用腾讯会议系统,参赛队提前准备好答辩环境,包括:答辩机器、腾讯会议系统(可共享屏幕进行答辩)、摄像头、实物展示、硬件设备等等,建议准备2处可参加线上答辩的环境。评审专家分别连线参与腾讯会议进行评审。设置小组线上秘书,主持线上会议,安排参赛队伍轮流进入腾讯会议,并解决随时可能出现的问题。

2.网络攻防类比赛

比赛采用网络评审进行初评,选取前60%参加决赛,通过决赛再评选一等奖、二等奖与三等奖。

受疫情影响,本届比赛决赛采用线上比赛方式:

线上比赛只采用CTF的形式。竞赛开始前,技术方会事先布置好线上竞赛环境,参赛院校会为本校参赛队伍事先准备好竞赛场地(例如参赛院校自己的教室/机房)。 竞赛开始时,要求参赛队伍集中到各自竞赛场地,在规定时间内通过统一分发的账号密码进入竞赛平台,并完成决赛。另外,竞赛过程中会要求参赛队员进入组委会指定的腾讯会议,并打开摄像头,实现线上监考。

六、竞赛流程

1.信息安全作品类比赛

1)报名时间:规程发布即日——9月15日

2)报名资格审查:9月15日——9月17日

3)提交作品时间:9月18日——9月27日

4)网上初评时间:10月1日——10月7日

5)决赛时间:10月24日——10月25日

2. 网络攻防类比赛

1)报名时间:规程发布即日——9月15日

2)报名资格审查:9月15日——9月17日

3)初赛时间:9月27日

4)决赛时间:10月31日——11月1日

七、竞赛规则

为保证竞赛公平公正,竞赛组委会、专家委员会、仲裁委员会成员、秘书处成员及竞赛相关工作人员不得作为参赛指导教师

(一)信息安全作品类比赛

1. 报名资格

参赛对象为安徽省高等学校全日制在读本科生每支参赛队由2-4名参赛员工(队员)和1-2名指导教师(教练)组成。参赛学校可另设领队1名(可由指导教师兼任)。领队和指导教师(教练)必须是参赛学校的在职教师。其中,一个参赛员工最多只能出现在一支参赛队伍中,同一教师指导的队伍总数不得超过4支,其中作为第一指导老师不得超过2支。员工参与比赛可以无指导教师。

参赛队员是否符合本规则关于学历的规定,由竞赛组委会负责解释。参赛学校必须提前通过竞赛组委会指定的网络报名系统向组委会报名注册,不接受个人报名。

2. 报名要求

1)初赛作品提交要求:根据官方指定的作品介绍模板撰写作品介绍,并通过官方指定报名网站上传作品文档。初赛评审采用双盲评审的形式,因此在作品文档中出现任何个人或学校信息将被视为作弊行为而取消参赛资格。

2)决赛时均需提供作品文档、源代码、源工程等相关材料,最终呈现形式与初赛提交作品超过80%的吻合度,另外提交《安徽省老员工信息安全作品赛承诺书》签字原件或者PDF扫描件,所有参赛选手和指导教师签名,并加盖所在学校二级学院或教务部门公章。

3. 赛前准备

1)所有专家/裁判和大赛组委会及秘书处成员需签署工作人员承诺书。

2)所有参赛队伍和指导教师(教练)需签署参赛人员承诺书。

3)参赛员工需认真研究全国老员工信息安全竞赛安徽省赛的竞赛方案,认真组织材料。2020年9月27日前,将完善的作品在安徽省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官网上注册上传,等待网评。

4. 竞赛期间

初赛作品评审选用网评的方式进行,网评专家的选取规则为:依据自愿性原则,在安徽省信息安全竞赛的专家库中抽选相关专家构成专家组,对大赛作品进行网评。

决赛采取线上答辩的形式,答辩将分成几个组同时进行,分组方案由组委会制定,但组委会不决定各组答辩顺序,各组的答辩顺序将在抽签仪式中抽签产生。

答辩时参赛队须至少1名代表到场(线上会议室可多名队员在线),否则将无法获奖。答辩前参赛队员需向各组的秘书出示身份证或员工证以确认自己身份。根据答辩需要,允许答辩队伍通过手机、实物等方式辅助展示作品。答辩线上会议室在答辩过程中对外封闭,请待答辩的队伍等秘书通知再进入现场。

5. 成绩公布

初赛的作品成绩由网评专家进行打分,根据分数对作品进行排序。名次靠前的作品参加决赛。

决赛成绩由决赛评审专家现场给出,根据作品分数的高低,对作品进行排序。成绩由组委会通过竞赛官网公示无异议后,提交安徽省老员工创新创业教育办公室并在高教网将获奖情况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发竞赛获奖证书。

(二)网络攻防类比赛

1. 报名资格

参赛对象为安徽省高等学校全日制在读本科生、专科生每支参赛队由3名参赛员工(队员)和1-2名指导教师(教练)组成。参赛学校可另设领队1名(可由指导教师兼任)。领队和指导教师(教练)必须是参赛学校的在职教师。其中,一个参赛员工最多只能出现在一支参赛队伍中,一个指导教师可指导一支或多支队伍。

参赛队员是否符合本规则关于学历的规定,由竞赛组委会负责解释。参赛学校必须提前通过竞赛组委会指定的网络报名系统向组委会报名注册,不接受个人报名。

2. 赛前准备

1)所有专家/裁判和大赛组委会及秘书处成员需签署工作人员承诺书。

2)所有参赛队伍和教练需签署参赛人员承诺书。

3)参赛队员需认真研究全国老员工信息安全竞赛安徽省赛的竞赛方案,认真准备竞赛。

4. 竞赛期间

初赛采用线上挑战(答题)的形式完成。各参赛队采用组委会为各队提供的账号密码登录竞赛系统并完成初赛。初赛完成后,竞赛系统会自动算出各参赛队伍得分,根据分数排序,选取60%的队伍进入决赛。

决赛采用线上进行,选用CTF形式。决赛完成后,竞赛系统会自动算出各参赛队伍得分,根据分数排序评出奖项。决赛时参赛队员需向组委会出示身份证或员工证以确认自己身份。

5. 成绩公布

竞赛队伍最终成绩将由竞赛系统自动算出。成绩由组委会通过竞赛官网公示无异议后,提交安徽省老员工创新创业教育办公室并在高教网将获奖情况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发竞赛获奖证书。

八、成绩评定

1. 信息安全作品类比赛

信息安全作品类专家评委评分标准如下。

评审内容

具体要求

百分比

选题

符合信息安全专业需求,符合社会和工程实际,体现新颖性、综合性。

15%

方案设计

能独立提出符合选题的可行性研究方案、实验方案、设计方案,独立进行实验(如安装、调试、操作)和研究方案论证。

20%

能力水平

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去分析与解决作品设计与实现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能正确处理实验数据;作品功能完整,文题相符,工作量饱满。

30%

创新及应用价值

作品创新性,创新程度;作品实际应用价值,应用前景。

15%

答辩表现

答辩思路清晰,言简意赅,表现良好。

20%

2. 网络攻防类比赛

网络攻防类评分标准如下。

轮次

竞赛模式

竞赛考核内容

成绩占比

初赛

单兵挑战(答题)

WEB安全、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溢出等。

30%

决赛

CTF,AWD 

WEB安全、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溢出、多层网络突破等

70%

九、奖项设定

本次竞赛两个子类的奖项设定方式相同,都是以有效参赛队伍的数量为基数,按参赛队成绩排序,分别设置一等奖(不超过基数10%)、二等奖(不超过基数20%)、三等奖(不超过基数30%)。

十、赛项安全

赛事安全是技能竞赛一切工作顺利开展的先决条件,是赛事筹备和运行工作必须考虑的核心问题。大赛组委会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证大赛期间参赛选手、指导教师、工作人员及观众的人身安全。

为落实疫情防控要求,竞赛的研讨、赛前教练会及参赛队员的培训等工作均采取线上方式进行。

竞赛时场地和人员需符合各高校的防疫防控要求

1. 比赛环境

竞赛场地(含机房、体育馆、多媒体教室等)用电应报备学校后勤管理部门,赛前会针对竞赛场地电线路进行检查,充分保障场地用电安全。同时配备后勤管理机动人员1名,用于竞赛过程现场用电安全维护。

2. 组队责任

参赛院校必须安排一名领队负责参会师生的人身安全。各校指导老师应充分保证员工交通、食宿安全,指导员工训练,引导员工以正确的心态参加竞赛,营造良好的参赛氛围。

3. 应急处理

比赛期间赛场设备若发生技术故障或其他紧急情况,发现者应第一时间报告赛项组委会,同时采取措施避免事态扩大。赛项出现重大安全问题可以停赛,是否停赛由赛项组委会决定。

4. 处罚措施

竞赛期间对于不能严格执行竞赛规则,违反竞赛规定的参赛队员取消及参赛资格及成绩,并禁止参加下一年度比赛。

十一、竞赛须知

1. 参赛队伍、参赛指导教师、领队须知

各参赛队在报名注册时需要提交学校的推荐意见(需签章);参赛学校领队对报名资料的真实性和参赛指导老师、员工排序负责。指导教师熟悉竞赛规程,为参赛队伍提供指导;指导教师及领队贯彻执行大赛各项规定,竞赛期间不私自接触裁判;领队负责做好本参赛学校大赛期间的管理工作,负责本校的参赛组织和与大赛的联络,准时参加赛前领队会议,并认真传达落实会议精神,确保参赛选手准时参加各项比赛及活动;领队在比赛时需密切留意参赛选手的比赛时间,安排充足人员进行调度,避免出现因迟到而被取消比赛资格的现象;领队应负责赛事活动期间本队所有选手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如发现意外事故,应及时向组委会报告;只有领队才有权向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请求。

2. 参赛选手须知

各参赛选手凭有效身份证件参加比赛及相关活动。参赛选手应自觉遵守赛事纪律,服从裁判、听从指挥。

3. 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须知

必须服从组委会统一指挥,认真履行职责,做好比赛服务工作;要按照分工准时到岗,尽职尽责做好分内各项工作,保证大赛顺利进行。比赛出现技术问题(包括设备、器材)时,应及时与比赛负责人联系,及时处理;如遇突发事件,及时向组委会报告,同时做好疏导工作,避免重大事故发生,确保大赛圆满成功;要认真组织好参赛选手的赛前准备工作,遇到重大问题及时与组委会联系,协商解决办法。

十二、申诉与仲裁

参赛队对比赛结果有异议,可以由参赛学校领队在竞赛结束2小时内向组委会提出书面申诉,需要参赛队员、领队和教练的签名。组委会和专家组委托裁判根据比赛规则给出针对申诉内容给出相关的裁决依据,2份材料一起提交仲裁委员会。仲裁委员会依据比赛规范、规则以及裁判给出的裁决依据对比赛结果进行仲裁。该仲裁结果为最终结果。

十三、疫情防控

鉴于今年的特殊情况,组委会、参赛院校、参赛队所有成员在竞赛期间必须遵守各级政府和所在学校的疫情防控要求。

整个赛事期间,组委会不组织线下人员聚集的相关活动,参赛报名、作品提交、攻防活动等均依托竞赛系统在线上进行。组委会根据需要采用线上会议形式开展工作。

各参赛学校、参赛队在报名、参赛等环节,必须严格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如无必要,不得开展大规模人员聚集的相关活动。确需开展小规模线下活动,必须按照相关防控要求向所在学校疫情防控机构报备,活动期间按照要求佩戴口罩、人员之间保持一米以上距离。各参赛队不得以竞赛特殊需要为借口,违反疫情防控相关规定。

一旦发现参赛队员、指导老师违反疫情防控规定,将取消该作品的参赛资格,并将情况通报所在学校;组委会相关工作人员、评委等必须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规定,确保赛事的顺利进行。

十四、联系方式

本次竞赛的相关联系信息如下:

1. 联系人

赛事技术联系人

石雷(139-6511-3264)thunder10@163.com

赛事赛务联系人

杨兴明(139-6666-9525)xmyang168@163.com

2. 竞赛官网地址

http://ahrobot.thunder10.com

3. 竞赛交流QQ群

信息安全作品类/网络攻防类竞赛QQ群号:467479295

各参赛学校可指派1-2指导教师加入。

    

  附件:大赛承诺书.docx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